[1] 姚平,周文杰,黄国辉,等. 温度对5个蓝莓品种花粉发芽率及着果率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2017,46(1):114-117. [2] 方仲相,胡君艳,江波,等. 蓝莓研究进展[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30(4):599-606. [3] 吴文勇. 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 中国南方果树,2008(2):50-51. [4] 邵春英,崔自亮,杨艳丽. 蓝莓优良品种介绍[J]. 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8):36. [5] 朱宏芬,刘健,徐兵兵. 高丛蓝莓杂交育种及种子萌发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55-57,69. [6] 朱江华,吕芳德,王森,等. 6个蓝莓品种花粉特性和花粉育性的比较[J]. 经济林研究,2016,34(2):101-108. [7] Chavez D J,Lyrene P M.Effets of self-pollination and cross-pollination of Vaccinium darrowii(Ericaceae)and other low-chill bluberries[J]. Hortscience,2009,44(6):1538–1541. [8] 高丽霞,李森,莫爱琼,等. 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兔眼蓝莓在华南地区生长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2012,21(8):1413-1417. [9] 李森,高丽霞,青木宣明. 不同蓝莓品种扦插适应性初探[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4):40-42. [10] 张般般,杨静慧,秦艳筠,等. 天津蓟州区4个蓝莓品种生长特性比较[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7,24(1):8-11. [11] 莫爱琼,胡晓颖,高丽霞. 两个蓝莓品种花器官的形态特征观察[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5,23(3):295-300. [12] 扈惠灵,李炜,高启明. 十三个梨品种花粉量及花粉发芽率的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2002,31(6):57. [13] 党娅,刘红梅,刘水英,等. 陕南蓝莓主栽品种品质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3):2524-2527. [14] 王柏林,董畅,杨瑞华,等. 蓝莓新品种——北陆选育报告[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11):27. [15] 刘兆玲. 三个蓝莓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 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