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正德,杨谷良. 中国梨栽培和选育的历史与现状[J]. 北方园艺,2006(5):58-60. [2] 董忠义,董晓彤. 梨的营养与药用功效[J]. 北方园艺,1996(4):36. [3] 赵德英,程存刚,曹玉芬,等. 我国梨果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0(5):501-504. [4] 王月志,戴美松,张树军,等. 我国梨芽变育成品种分析及芽变性状变异机制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2012,29(4):676-682. [5] 陈东平,陈跃. 中小型果品企业商业模式选择机制及启示——以张家港市万家乐果品有限公司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7):233-235. [6] 乔勇进,张绍铃,陶书田,等. 梨果实石细胞发育机理的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2005,22(4):367-371. [7] 张芳. 不同品种梨品质的测定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4):324-326. [8] 陈启亮,杨晓平,田瑞,等. 梨品种果实品质的分析与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068-5071. [9] 高海生,贾艳茹,魏建梅,等. 用物性分析仪检测鸭梨和京白梨果实采后质地的变化[J]. 园艺学报,2012,39(7):1359-1364. [10] 岳英. 梨不同品种(品系)果实品质分析及抗寒性生理指标的筛选[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2. [11] 曹建康,姜微波. 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2] 阿衣古力·阿不都瓦依提,阿布来克·尼牙孜,阿布都热合曼·吾买尔,等. 新疆产5个梨品种果实品质比较[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0,33(6):509-512. [13]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0. [14] 韩亚珊.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15] LEE S H,CHOI J H,KIM W S,et al.Effect of soil water stres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one cells in pear(Pyrus pyrifolia cv. ‘Niitaka’)flesh[J].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6,110(3):247-253. [16] 张文娥,王飞,潘学军. 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葡萄种间抗寒性[J]. 果树学报,2007(6):849-853. [17] 李发东,张万军,杨永辉,等. 太行山果树引种与生态适应性研究[J]. 生态经济,2002(8):57-59. [18] 张步峰,姜立强,朱庆善,等. 黄冠梨幼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J]. 天津农林科技,2000(5):27-28. [19] 王娟娟. 几个梨品种果实经济性状和石细胞研究[D]. 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5. [20] 刘小阳,李玲,宗梅,等. 梨果实石细胞含量分布及其对梨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1):104-106. [21] 田瑞,胡红菊,杨晓平,等. 梨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3):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