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贤刚,余畅,孙雅琪. 中国农业农村碳排放结构与碳达峰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2023,43(4):1906-1918. [2] 赵其国,钱海燕. 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J]. 生态环境学报,2009,18(5):1609-1614. [3] 王长波,张力小,栗广省.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核算[J].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2,6(3):47. [4] 韦玉琼,龙飞,岳欣冉.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碳排放变动及减排策略[J]. 农业经济问题,2022,43(9):62-73. [5] 李国志,李宗植. 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分析:基于LMDI模型[J]. 农业技术经济,2010(10):66-72. [6] 姚亮,刘晶茹,王如松.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隐含的碳排放对比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4):25-29. [7] 王竹,项越,吴盈颖. 共识、困境与策略:长三角地区低碳乡村营建探索[J]. 新建筑,2016(4):33-39. [8] 谢永浩,刘争. 中国省域种植业碳汇量、碳排放量的时空分异及公平性研究[J]. 世界农业,2022,48(2):100-109. [9] 李长青,苏美玲,杨新吉勒图. 内蒙古碳汇资源估算与碳汇产业发展潜力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5):162-168. [10] YUE Q,XU X,HILLITER J,et al.Mitiga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From farm production to food consump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149:1011-1019. [11] 宋丽美,徐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碳排放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1,36(2):36-45. [12] 张志强,曲建升,曾静静. 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及其定量分析[J]. 地理学报,2008,63(7):693-702. [13]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 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 开发研究,2010(1):17-21. [14] 冀媛媛,罗杰威,王婷. 建立城市绿地植物固碳量计算系统对于营造低碳景观的意义[J]. 中国园林,2016,32(8):31-35. [15] 石铁矛,王迪,汤煜,等. 城市生态系统碳汇固碳能力计算方法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2023,34(2):555-565. [16] 鲁敏,秦碧莲,牛朝阳,等. 城市植物与绿地固碳释氧能力研究进展[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5,30(4):363-369. [17] 李青青,苏颖,尚丽,等. 国际典型碳数据库对中国碳排放核算的对比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8,14(3):275-280. [18] 刘竹,关大博,魏伟.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核算[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48(7):878-887.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R/OL]. 北京: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04-23]. https://www.mee.gov.cn/ywgz/ydqhbh/wsqtkz/201812/W020181221519282218265.pdf [20] 国家统计局.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1] WEST T O,MARLAND G,ORNL O R N L. A synthesi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carbon emissions,and net carbon flux in agriculture:comparing tillage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J]. Agriculture,Ecosystems &Environment,2002,91(1/2/3):217-232. [22] 李波,张俊飚,李海鹏. 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8):80-86. [23] 李宜. 科技部组织编写《科技计划管理百问百答》《全民节能减排实用手册》[J]. 中国科技产业,2008,21(2):49. [24] 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 2020年中国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集[EB/OL]. http://www.cityghg.com/. [25] 周安悦,田青. 甘肃省豆科植物表型性状多样性综合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3,58(2):155-168. [26] 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2)[J]. 中国园林,1998,14(2):49-52. [27]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EB/OL].http://www.moa.gov.cn/nybgb/2022/202207/202208/P020220830389177065964.pdf. [28] GUPTA V K,SINGH B N.New and future development in biopesticide research:Biotechnological exploration[M]. Elsevier,2023. [29] 罗天鸿. 聚碳酸酯阳光板在现代设施农业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技术,2016,36(16):33-35. [30] 张慧芳,赵荣钦,肖连刚,等. 不同灌溉模式下农业水能消耗及碳排放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2021,40(12):119-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