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艳芝,冯万忠,郝晓然,等. 不同施肥模式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2014,23(11):1725-1731. [2] 刘淑梅,曲晓燕,张洪生,等. 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3,28(6):226-230. [3] 王立艳,肖辉,程文娟,等. 滨海盐碱地不同培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6,31(5):222-227. [4] 张瑜,郭景恒. 华北平原潮土酸度特征与酸化敏感性的初步探讨[J]. 环境化学,2011,30(6):1126-1130. [5] 翁福军. 不同水氮条件下生物炭对设施土壤性状及作物生长影响研究[D]. 天津:天津农学院,2016. [6] 王茜,卢树昌,李晨昱,等. 不同土壤调理剂配合施用对高氮土壤氮素吸收影响研究[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8,25(2):9-12. [7] 曾卫东,蒲俊蓉,李红梅,等. 施地佳土壤调理剂在盐碱地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30. [8] 胡敏. 恩施州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及石灰等土壤调理剂降酸效果初探[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7. [9] 裴志强,王茜,李晨昱,等. 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及配比对设施盆栽番茄土壤性状影响研究[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7,24(4):6-10. [10] 杨放,李心清,王兵,等. 生物炭在农业增产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 地球与环境,2012,40(1):100-107. [11] 魏永霞,石国新,吴昱,等. 黑土区坡耕地生物炭施用模式效应与土地生产力评价[J]. 农业机械学报,2018,49(11):251-259. [12] 陈温福,张伟明,孟军. 农用生物炭研究进展与前景[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6):3324-3333. [13] 黄连喜,魏岚,李衍亮,等. 花生壳生物炭对土壤改良、蔬菜增产及其持续效应研究[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8(1):101-107. [14] 危霄月. 明矾对规模化猪场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D]. 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 [15] 刘赛男. 生物炭影响土壤磷素、钾素有效性的微生态机制[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6. [16] 王耀锋,刘玉学,吕豪豪,等. 水洗生物炭配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4):1049-1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