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莹,于亚辉,阙补超,等. 稻米粒形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J]. 辽宁农业科学,2016(2):40-42. [2] 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等. 水稻品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3,24(3):217-223. [3] 张昌泉,赵冬生,李钱峰,等. 稻米品质性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2):4267-4283. [4] 刘永霞,岳延滨,刘岩,等. 水稻根系与叶片形态特征关系的定量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2011,27(3):461-468. [5] 杨建昌.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36-46. [6] 程兆伟,邹应斌,刘武. 水稻根系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6,20(s1):504-507. [7] 李娜,杨志远,代邹,等. 不同氮效率水稻根系形态和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4):2683-2695. [8] 刘红江,蒋银涛,陈留根,等.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5,31(2):310-316. [9] 郭保卫,许轲,张洪程,等. 有序摆抛栽超高产栽培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16,30(6):611-625. [10] 孙静文,陈温福,臧春明,等. 水稻根系研究进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6):466-470. [11] 李香玲,冯跃华. 水稻根系生长特性及其与地上部分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6):1-6. [12] 孙浩燕,王森,任涛,等. 不同施肥方式下氮肥用量对直播稻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6):88-92. [13] 付瑶瑶. 不同施肥对水稻和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 [14] 李道西,罗金耀. 地下滴灌技术的研究及其进展[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7):15-18. [15] 徐浩,张海玲,顾广东,等. 米糠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粮油食品科技,2017,25(5):37-41. [16] 王建辉. 水稻根系的作用及促根生长技术措施[J]. 吉林农业,2013(11):39. [17] 齐德明,王彦强,张雨政. 水稻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动态研究[J]. 现代化农业,2012(1):18-19. [18] 杨联松,白一松,许传万,等. 水稻粒形与稻米品质间相关性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3):312-316. [19] 褚光. 不同水分、养分利用效率水稻品种的根系特征及其调控技术[D]. 扬州:扬州大学,2016. [20] 黄元财,贾燕,刘江,等. 水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稳定性及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2008,27(11):1920-1925. [21] 张杰,郑蕾娜,蔡跃,等.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与直链淀粉、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及QTL定位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17,31(1):3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