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访问统计

在线人数: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 天津农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天津农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农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类学术期刊,是天津市一级期刊,大16开本,102页,双月刊。主要刊发农学、园艺、园林、畜牧、兽医、水产、渔业、食品、农业工程、经济管理、社会科学和有关基础学科在教学、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以及对科技兴农的论述。...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2025年 第3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10-31

李科莹, 贾逸璞, 张莹, 常露元, 权桂芝, 黄海东

2025 Vol.32(5): 1–5    [摘要] ( 11 )    [PDF 854 KB ] ( 0 )

韩旭, 陈帅君, 张亚茹, 丁博, 曹高燚, 谢晓东

2025 Vol.32(5): 6–11    [摘要] ( 11 )    [PDF 1726 KB ] ( 4 )

袁思堃, 刘文军, 曹雅静, 徐晓燕, 王小波

2025 Vol.32(5): 12–17    [摘要] ( 8 )    [PDF 673 KB ] ( 0 )

王丹, 田秀平, 杜锦

2025 Vol.32(5): 18–23    [摘要] ( 10 )    [PDF 616 KB ] ( 0 )

董洪雨, 易元慧, 许丁帆, 何远秦, 李得萍, 刘艳军

2025 Vol.32(5): 24–30    [摘要] ( 8 )    [PDF 1809 KB ] ( 0 )

余琦琪, 王海凤, 刘艳彤, 张睿航, 曹高燚, 王俊斌

2025 Vol.32(5): 31–38    [摘要] ( 7 )    [PDF 832 KB ] ( 0 )

窦和胜, 郭永军, 李永仁, 刘惠茹, 梁爽, 梁健

2025 Vol.32(5): 39–46    [摘要] ( 7 )    [PDF 859 KB ] ( 0 )

韦红烁, 季延斌, 王洋, 夏苏东, 孙学亮, 宋依琳

2025 Vol.32(5): 47–56    [摘要] ( 6 )    [PDF 3173 KB ] ( 0 )

黄静娴, 吴限, 王晓琳, 陈益文, 戴伟

2025 Vol.32(5): 57–63    [摘要] ( 6 )    [PDF 1149 KB ] ( 0 )

王晴, 石佳宁, 杨亚萍, 王小波, 徐晓燕, 吴楠

2025 Vol.32(5): 64–70    [摘要] ( 9 )    [PDF 1239 KB ] ( 0 )

刘建波, 张天健, 徐新

2025 Vol.32(5): 71–78    [摘要] ( 7 )    [PDF 1515 KB ] ( 0 )

陶鑫怡, 董艳慧, 张海欣, 吴惠完, 赵钰薇, 袁明扬

2025 Vol.32(5): 79–87    [摘要] ( 9 )    [PDF 3041 KB ] ( 1 )

赵子霖, 李松敏, 朱鸿政

2025 Vol.32(5): 88–93    [摘要] ( 12 )    [PDF 1234 KB ] ( 3 )

潘虹, 王丽, 徐晓萍, 明媚, 石军

2025 Vol.32(5): 94–98    [摘要] ( 9 )    [PDF 1276 KB ] ( 0 )

李强, 王轶南, 孙学亮, 李丽, 郭永军, 王庆奎

2025 Vol.32(5): 99–102    [摘要] ( 9 )    [PDF 713 KB ] ( 0 )

李科莹, 贾逸璞, 张莹, 常露元, 权桂芝, 黄海东

2025 Vol.32(5): 1–5    [摘要] ( 11 )    [PDF 854 KB ] ( 0 )

三赞胶是由菌株Sphingomonas sanxanigenens经发酵合成的胞外多糖,其侧链上的酰基基团对三赞胶性质有着重要影响。为探究酰基含量对三赞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以三赞胶为原料,经碱处理后制得酰基含量不同的脱酰基三赞胶样品,对碱处理时间不同的三赞胶样品的酰基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酰基含量的三赞胶样品在常温、胶凝和胶融过程中的流变学特性。结果显示,虽然脱酰基处理的时间对酰基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三赞胶酰基含量逐渐降低,表明常温下天然三赞胶的黏度高于脱酰基三赞胶;胶凝和胶融过程中天然三赞胶的温差更大,热滞现象更加明显;在10 ℃—90 ℃—10 ℃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天然三赞胶的DSC曲线变化更显著。说明酰基的存在使得三赞胶的双螺旋结构聚集得更快、更稳定,为三赞胶在食品及其他领域的应用、产品改良、技术创新及推广普及提供了依据。

韩旭, 陈帅君, 张亚茹, 丁博, 曹高燚, 谢晓东

2025 Vol.32(5): 6–11    [摘要] ( 11 )    [PDF 1726 KB ] ( 4 )

以‘津藜3号'藜麦菜薹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破碎细胞,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藜麦菜薹的可溶性蛋白,以优化藜麦菜薹蛋白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结合响应面法分析了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pH对提取率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35 ℃,料液比1∶40(g/mL),浸提时间1.5 h,pH 4.5±0.05。在此条件下,藜麦菜薹的蛋白提取率最高可达55.01%。本研究可为藜麦菜薹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袁思堃, 刘文军, 曹雅静, 徐晓燕, 王小波

2025 Vol.32(5): 12–17    [摘要] ( 8 )    [PDF 673 KB ] ( 0 )

通过连续两年的盆栽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用量黑水虻虫粪肥(2%、4%、6%)对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黑水虻虫粪肥可降低土壤pH,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4.5%~49.5%)、EC值(34.4%~814.1%)、碱解氮含量(20.6%~76.8%)、有效磷含量(11.4%~64.6%)和速效钾含量(78.9%~542.1%);相同处理下,第二年土壤的有机质、EC、养分含量均低于第一年。虫粪肥还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整体上,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随虫粪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表现为:6%施用量处理>4%施用量处理>2%施用量处理。虫粪肥促进了小油菜生长,第一年以4%施用量处理小油菜的株高最高,较CK提高了61.8%,其产量同6%施用量处理没有显著差异;第二年则以6%施用量处理小油菜株高与产量最高。综上,黑水虻虫粪肥的施用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王丹, 田秀平, 杜锦

2025 Vol.32(5): 18–23    [摘要] ( 10 )    [PDF 616 KB ] ( 0 )

针对土壤盐渍化严重的问题,以‘天毛苕2'毛叶苕子为材料,研究外源水杨酸和壳聚糖对盐胁迫下毛叶苕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土壤含盐量不同的条件下,分别用1 mmol/L水杨酸和0.30%壳聚糖处理毛叶苕子幼苗,测定叶片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在土壤含盐量为0.38%时,幼苗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37%和9.43%、7.45%和8.41%、4.21%和11.73%、32.01 %和38.50 %、9.52%和11.90%(P<0.05),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15.06%和17.85%(P<0.05);在土壤含盐量为0.70%时,壳聚糖处理毛叶苕子幼苗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25%和13.90%(P<0.05);水杨酸处理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试验表明,水杨酸和壳聚糖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毛叶苕子幼苗的影响,且0.30%壳聚糖的作用优于1mmol/L 水杨酸。

董洪雨, 易元慧, 许丁帆, 何远秦, 李得萍, 刘艳军

2025 Vol.32(5): 24–30    [摘要] ( 8 )    [PDF 1809 KB ] ( 0 )

为了建立芹菜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系并获得体胚发生,采用芹菜不同的外植体在含有2,4-D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芹菜下胚轴为外植体可以诱导出理想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0.5 mg/L KT+0.2 mg/L NAA+1.0 mg/L 2,4-D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MS+0.5 mg/L KT+0.5 mg/L 2,4-D的培养基上可以诱导出松散型愈伤组织;将松散型愈伤组织转接到MS+0.1 mg/L KT+0.5 mg/L 2,4-D培养基上,每15 d继代培养一次,3次后可获得芹菜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将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转接到MS+0.25 mg/L KT+0.25 mg/L 2,4-D培养基上,每15 d继代培养一次,3次后可获得芹菜体细胞胚;将体细胞胚转接到1/2MS培养基上,45 d后可获得芹菜再生植株。本试验成功建立芹菜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系及体胚发生并获得再生植株的培养体系,为芹菜体细胞离体诱变育种奠定一定的基础。

余琦琪, 王海凤, 刘艳彤, 张睿航, 曹高燚, 王俊斌

2025 Vol.32(5): 31–38    [摘要] ( 7 )    [PDF 832 KB ] ( 0 )

为探究藜麦苗和藜麦嫩穗中关键风味物质的成分,对比分析藜麦苗和藜麦嫩穗关键风味物质的差异,明晰藜麦苗和藜麦嫩穗关键风味物质的感官特征,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分析藜麦苗和藜麦嫩穗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计算其关键风味物质的构成。结果表明,从藜麦苗和藜麦嫩穗中共鉴定出123种挥发性物质,藜麦苗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43.54%),藜麦嫩穗中酯类物质含量最高(15.57%);藜麦苗和藜麦嫩穗中挥发性物质差异较大,仅共同含有(E)-3-己烯-1-醇和十六烷这两种化合物,而胺类和醚类物质仅存在于藜麦嫩穗中。ROAV法分析表明:藜麦苗和藜麦嫩穗中挥发性物质种类较多,有利于提高其口感、改善其品质;(E)-3-己烯-1-醇是藜麦苗和藜麦嫩穗中对风味贡献最大的物质;此外,D-柠檬烯、2-乙基己醇、水杨酸甲酯等关键物质也在形成藜麦苗和藜麦嫩穗的独特风味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醛类和酯类等关键风味物质使藜麦苗和藜麦嫩穗具有独特的香气和风味。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藜麦苗和藜麦嫩穗提供参考。

窦和胜, 郭永军, 李永仁, 刘惠茹, 梁爽, 梁健

2025 Vol.32(5): 39–46    [摘要] ( 7 )    [PDF 859 KB ] ( 0 )

台风“杜苏芮”导致京津冀地区遭遇超强降雨,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作为海河流域大清河下游人工排洪河道,独流减河担负泄洪入海的重要任务。洪水大量涌入使近岸水域海水盐度迅速下降,严重影响河口区海域、滩涂的生态环境。贝类在河口区潮间带的底栖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本次超强台风对天津独流减河河口区潮间带贝类资源造成的影响,在泄洪初期、中期以及后期分别对该区域的15个采样点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的海水盐度由25降低到13左右,最后又恢复到25。三次调查共发现了17种贝类,分属于2个纲、3个亚纲、9个目、13个科;三次调查获得的贝类种类分别为15种、8种和8种;三次调查的生物量分别为252.77 g/m2、352.56 g/m2和845.66 g/m2。多样性指数H´:泄洪后期>泄洪中期>泄洪初期;丰富度指数D:泄洪初期>泄洪中期>泄洪后期;均匀度指数J:泄洪后期>泄洪中期>泄洪初期。受泄洪影响,滩涂贝类的种类和分布特征有所波动,泄洪初期和泄洪中期对生物量的影响较大,但优势经济贝类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受泄洪的影响比较小,在泄洪后期恢复快,生物量达到712.65 g/m2。本次调查结果可为台风“杜苏芮”对我市贝类资源造成破坏的评估提供参考数据,也可为后续贝类的资源修复和增值放流提供理论基础。

韦红烁, 季延斌, 王洋, 夏苏东, 孙学亮, 宋依琳

2025 Vol.32(5): 47–56    [摘要] ( 6 )    [PDF 3173 KB ] ( 0 )

为阐明7~9月斑点叉尾鮰内循环流水池塘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天津某斑点叉尾鮰池塘环境微生态,测定养殖区和过滤区水体主要理化指标,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和毛刷样本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均高于水体,并且底泥和毛刷样本的微生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与水体相比微生物相似性较低;放线菌门的Ilumatobacteraceae与总磷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作为水体中总磷含量指示的潜力;暖绳菌科与亚硝酸盐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水体中亚硝酸盐氮有调节作用;氨氮对底泥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为同类型斑点叉尾鮰养殖期间的微生态及水质调控提供了参考。

黄静娴, 吴限, 王晓琳, 陈益文, 戴伟

2025 Vol.32(5): 57–63    [摘要] ( 6 )    [PDF 1149 KB ] ( 0 )

为降低养殖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污染对对虾的毒害作用,本研究从发生微囊藻水华的养殖池塘对虾肠道中,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方法分离获得5株MCs厌氧降解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比较其降解性能。结果表明,5株MCs厌氧降解菌株经鉴定分别为:海藻希瓦氏菌(Shewanella algae)、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amalonaticus)、墨西哥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mexicanum)和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5株菌株对MCs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弯曲芽孢杆菌>墨西哥微小杆菌>黏质沙雷氏菌>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海藻希瓦氏菌。其中,4.5×108 CFU/mL弯曲芽孢杆菌和墨西哥微小杆菌在48 h内可完全降解390.17 μg/L MCs,相同条件下黏质沙雷氏菌完全降解MCs需要72 h。5株菌株中弯曲芽孢杆菌及黏质沙雷氏菌可作为潜在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对虾养殖中MCs污染防控。

王晴, 石佳宁, 杨亚萍, 王小波, 徐晓燕, 吴楠

2025 Vol.32(5): 64–70    [摘要] ( 9 )    [PDF 1239 KB ] ( 0 )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作为新兴的资源型昆虫,能够高效转化有机废弃物,并将其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为研究不同饲喂基质对黑水虻幼虫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本文利用荟萃(Meta)方法分析国内外关于使用不同基质(包括餐厨垃圾、畜禽粪便、动物饲料、果蔬废弃物和其他类)饲喂黑水虻的文献数据,探究黑水虻幼虫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等关键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饲喂不同基质所得幼虫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动物饲料饲养的黑水虻幼虫粗蛋白含量最高,餐厨垃圾和果蔬废弃物组幼虫粗脂肪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三组 (P<0.05),幼虫灰分含量较高的是畜禽粪便组。总体而言,黑水虻幼虫营养成分的含量与其饲喂基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畜禽粪便、果蔬废弃物和餐厨垃圾等不同类型的物料在其组成和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影响了黑水虻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和转化过程。

刘建波, 张天健, 徐新

2025 Vol.32(5): 71–78    [摘要] ( 7 )    [PDF 1515 KB ] ( 0 )

农产品干燥作为保障食品安全、提升储存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与高效化已成为保证农产品干燥质量与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干燥技术从常规控制方法到智能控制方法的转变历程,并详细介绍了各种控制系统的典型应用案例,通过分析、对比常规控制系统与智能控制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为干燥过程控制系统的选型以及干燥过程的精准控制提供了参考,推动农产品干燥过程沿着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方向迈进。

陶鑫怡, 董艳慧, 张海欣, 吴惠完, 赵钰薇, 袁明扬

2025 Vol.32(5): 79–87    [摘要] ( 9 )    [PDF 3041 KB ] ( 1 )

根据1890—2022年天津市区133年降水量数据,采用P-Ⅲ频率分析、线性趋势、5年滑动平均、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降水量的统计特征、突变情况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天津市区年降水量以低于多年平均值(545.8 mm)为主,但个别年份存在远大于均值的数据,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并不显著,极值比为4.82,年际分布不均;(2)5年滑动平均法显示天津市区降水量分别有7个下降和4个上升趋势的时间段。累积距平法显示年降水量偏多的时段有11个,共计41年;偏少的时段有7个,共计44年;2019—2022年降水量累积距平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偏多;(3)经M-K突变检验可知,降水量有5个时段,共计68年呈下降趋势,1953年开始整体呈上升趋势,存在7个突变点,采用累积距平法验证,去伪存真后,保留的突变点为1948年、1979年、1984年和2019年;(4)经小波分析可知,降水量存在5~6年、12~13年、32~34年和48~52年等4类尺度周期变化规律,其中以48~52年尺度上周期变化最为显著,51年为第一主周期,推测2018年后8年左右的时间内,降水量仍将偏多。该成果对天津市旱涝灾害预防具有参考价值。

赵子霖, 李松敏, 朱鸿政

2025 Vol.32(5): 88–93    [摘要] ( 12 )    [PDF 1234 KB ] ( 3 )

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在考虑水资源量时,忽略了水污染和净化所占用的水资源,且水平衡系数选取全球平均水平计算,不能体现研究区域的真实状况。对此,本文利用新的平衡因子和水平衡系数计算方法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分析了天津市2012—2022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评价了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同时分析了水资源生态压力。结果表明,2012—2022天津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大值为24.41 Mhm2,其中农业用水生态足迹占比最大,水污染生态足迹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生态承载力逐年波动,其年际变化受年降雨量的影响较大。

潘虹, 王丽, 徐晓萍, 明媚, 石军

2025 Vol.32(5): 94–98    [摘要] ( 9 )    [PDF 1276 KB ] ( 0 )

本文以旋光异构为例,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分别从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六个模块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混合式教学。课前采用生活现象和“反应停”事件导入课程,教师在课前摸底的情况下采用问题链互动式教学,并穿插科学家故事和农科应用,学生通过情景剧、小组讨论等深度参与课堂,课后通过后测和思维导图巩固和总结所学知识。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达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为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李强, 王轶南, 孙学亮, 李丽, 郭永军, 王庆奎

2025 Vol.32(5): 99–102    [摘要] ( 9 )    [PDF 713 KB ] ( 0 )

认知实习是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后所必需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入门专业教育,是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教育教学环节。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是国家特设和控制布点专业,与传统水产养殖学专业相比,其更加侧重培养掌握水生动物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笔者对目前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认知实习的教学目标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今后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认知实习提供参考。

期刊信息
  • 天津农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主 管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 办 天津农学院
  • ISSN 1008-5394
  • CN 12-1282/S
  • 编委会主任:金危危
  • 主 编:张民
  • 编辑出版:《天津农学院学报》编辑部
  • 编辑部英文名称: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地 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 22 号
  • 邮政编码:300392
  • 电 话:(022)23783819
  • E-mail:xuebao@tjau.edu.cn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语种:中文
  • 定价:17. 00元
  • 印刷单位:天津午阳印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