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敏. 不同树莓品系果实特性评价及采后两种处理方法对果实特性的影响[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 谢娟. 红树莓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超显微结构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1. [3] 李公存,苏佳明,张洪胜. 树莓和黑莓优良品种简介[J]. 烟台果树,2014(125):25-26. [4] 张群英,文光琴,李永霞,等. 优良树莓品种及当地野生树莓的引种比较研究[J]. 种子学报,2015,34(1):100-103. [5] 张爱正. 树莓——风靡全球的第三代黄金水果[N]. 中国贸易报,2015-01-27(H01). [6] 屈小媛,田维荣,胡萍,等. 黑树莓乳饮料的研制[J]. 食品科学,2012,33(16):324-328. [7] 屈小媛,胡萍,周光桥. 黑树莓夸克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的灰色分析[J]. 中国酿造,2011,235(10):176-178. [8] 李华,赵凤芹. 不同HVEF处理对树莓VC含量的影响[J]. 农机化研究,2012(11):146-149. [9] 程云清,耿婉婷. 不同树莓品种光合特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5):23-27. [10] 宋建新,孟宪军. 聚类法分析不同品种树莓的加工特性[J]. 食品科学,2015,36(6):130-135. [11] Sexton R,Palmer J M,Whyte N A,et al.Cellulase,fruit softening and abscission in red raspberry Rubus idaeus L. cv Glen Clova[J].Annals of Botany,1997,80(3):371-376. [12] 杨国慧,王冰,谢娟,等. 树莓果实显微及超显微结构观察[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8):1920-1922. [13] 程丽娟,薛泉宏.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 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4] 葛秋来. 树莓果实成熟软化机理的初步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