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心,冯全英,邓中日. 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1):83-89. [2] 洪玉珍,高宇航,陈曦,等. 微山湖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淡水渔业,2023,53(5):11-21. [3] 余思湉,李建都,赵祺,等. 黄渤海5处人工鱼礁区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量驱动要素研究[J]. 海洋科学,2024,48(8):51-67. [4] 沙婧婧,刘欣禹,鲍萌萌,等. 2016—2018年夏季渤海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优势种的时空变化研究[J]. 海洋通报,2022,41(3):268-280. [5] 张智鹏,陈璐,刘洪军,等. 人工鱼礁建设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影响[J]. 海洋通报,2020,39(5):617-626. [6] 刘云龙,霍永伟,娄琦,等. 天津附近海域夏季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J/OL]. 海洋湖沼通报(中英文),2024:1-9(2024-08-28).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7.1141.p.20240827.1151.004.html. [7] 2022年北海区海洋生态状况通报[R].2022年北海区海洋生态状况通报[R]. 青岛:自然资源部北海局,2023. [8] 张广帅,吴婷婷,闫吉顺,等. 鸭绿江口近岸海域水质环境对冬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22,42(1):390-399. [9] 孙珮琦,杨济淞,秦玉雪,等. 海水酸化对海洋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9):231-236. [10] 李倩茹,曾思琴,胡杰飞,等. 海水铜离子污染对喜盐草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海洋湖沼通报,2024,46(2):134-142. [11] 徐晓甫,张雪,王宇,等. 天津大神堂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沉陷现状调查研究[J].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2024,39(2):72-78.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2部分:海洋:SC/T 9102.2—2007[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 12763.6—2007[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 17378.3—2007[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5] 胡鸿钧,魏印心. 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6] 赵文. 水生生物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7] 卞少伟,张达娟,李泽利,等. 2017—2022年夏季于桥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与水环境关系分析[J].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2023,54(11):157-169. [18] 刘懂,陈晨,王莉,等. 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海洋与湖沼,2016,47(5):1024-1032. [19] 孙军,刘东艳. 多样性指数在海洋浮游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 海洋学报,2004,26(1):62-75. [20] 马克平,刘玉明.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J]. 生物多样性,1994,2(4):231-239. [21] 卢双珍,喻庆国,曹顺伟.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热带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相似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73-3775. [22] 张雪,徐晓甫,戴媛媛,等. 天津近岸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变化特征[J]. 渔业科学进展,2018,39(6):1-10. [23] 杨柳,张硕,孙满昌,等. 海州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3):445-450. [24] 王彬,崔健,李玲,等. 渤海湾赤潮特征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2021,40(2):200-206. [25] 汪振华,章守宇,王凯,等. 三横山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诱集效果初探[J]. 水产学报,2010,34(5):751-759. [26] 余思湉,赵祺,李建都,等. 河北省祥云湾人工鱼礁区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J]. 海洋学报,2024,46(9):52-63. [27] 刘长东,易坚,郭晓峰,等. 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6(3):50-59. [28] 李清雪,陶建华. 天津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的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0,33(4):464-469. [29] 郭楠楠,李丹丹,陈曦,等. 春秋两季西大洋水库生态修复示范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0,35(3):417-423. [30] 张硕,朱孔文,孙满昌. 海州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6,21(2):134-140. [31] 杨晓曦,刘凯,刘燕,等. 淮河中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31(10):2207-2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