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饶春富,陆文柱,邓镇华,等. 影响爆裂玉米膨爆几个因素的探讨[J]. 新疆农业科学,1990(5):202-204. [2] 史振声. 沈农系列爆裂玉米新品种综合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2,23(3):209-214. [3] 靳永胜,李玉玲,胡学安,等. 爆裂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1999,10(2):5-6. [4] 任忠义,王满富,李洪,等. 玉米灌浆特性的遗传研究[J]. 玉米科学,1993(4):4-7. [5] 王忠孝,杜成贵,王庆成. 玉米籽粒成熟的标志一乳线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1986(4):36-46. [6] 张海艳,董树亭,高荣岐. 不同类型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7,15(3):67-70. [7] 金益,张永林,王振华,等. 玉米灌浆后期百粒重变化的品种间差异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9(1):7-10. [8] 闫淑琴. 玉米籽粒灌浆速度研究进展[J]. 杂粮作物,2006,26(4):285-287. [9] 李国红,杨恒山,张玉芹,等.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31(3):1-3. [10] 付雪丽,赵明,周宝元,等. 小麦、玉米粒重动态共性特征及其最佳模型的筛选与应用[J]. 作物学报,2009,35(2):309-316. [11] 刘霞,李宗新,王庆成,等. 种植密度对不同粒型玉米品种籽粒灌浆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7,15(6):75-78. [12] 吴春胜. 超高产玉米灌浆速率与干物质积累特性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4):382-385. [13] 陈国平. 玉米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J]. 玉米科学,1994,2(1):48-53. [14] 王鹏文,杨扬,辛德财. 两个鲜食糯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27-9429. [15] 张宪政. 作物生理研究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16] 李绍长,周锦瑶,盛茜,等. 五种基因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3):190-193. [17] 赵仁贵,周璇,陈果,等. 爆裂玉米吉爆4号和美爆1号生长发育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08(9):56-59. [18] 马冲,邹仁峰,苏波,等. 不同熟期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 作物研究,2000(4):17-19. [19] 张海艳. 爆裂玉米籽粒品质及淀粉粒形态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9,24(增刊):307-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