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万建民. 中国水稻遗传育种与品种系谱[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180,548-602. [2] 程式华,李建. 现代中国水稻[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1-7. [3] 陈温福,潘文博,徐正进. 我国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6):801-805. [4] 张洪程,张军,龚金龙,等. “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及其形成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4):686-704. [5] 韩长赋. 坚持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EB/OL]. [2015-05-22].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12068860.html/. [6] 石守设,祁玉良,李彩丽,等. 豫南稻区籼改粳刍议[J]. 中国种业,2007(6):11-12. [7] 张金刚. 小站稻史话[J]. 天津农林科技,2011(4):44-46. [8] 左永梅,杜卫军. 唐海县发展盐土农业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76-378. [9] 鲁连胜,王景德. 唐海县水稻绿色基地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J]. 农业环境与发展,1996(4):15-19. [10] 倪建平,陈乾,李黎红. 中国稻米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浅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4):964-966. [11] 孙志国,王树婷,黄莉敏,等. 我国稻米的地理标志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稻米,2012,18(3):22-25. [12] 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11号[EB/OL]. [2013-11-22].http://www.moa.gov.cn/zwllm/ tzgg/gg/201311/ t2013 1122_3683874.htm/. [13] 高焕勇,李如海,梁传斌,等. 杂交粳稻辽优2016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4(6):184-185. [14] 张天真. 作物育种学总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0-22. [15] 刘忠松,罗赫荣. 现代植物育种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63-472. [16] 杨益善,陈立云,徐耀武. 从稻米品质评价标准的变化看我国品质育种的发展[J]. 杂交水稻,2004,19(3):5-10. [17] 洪剑明,童贤明. 中国水稻病害及其防治[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9-60. [18] 邓华凤. 杂交粳稻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38. |